吕碧城,原名贤锡,字圣因,一字兰清,法号宝莲。曾任天津《大公报》编辑、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与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中年以后旅居欧美,精研佛学。著有《晓珠词》《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等。其词清丽明快,多有描写异域风情及当时新事物之作,既有古典文学的底蕴,又颇具现代气息。李保民先生长期致力于吕碧城研究,以收词最为完备的《晓珠词》为底本,复校以英敛之《吕氏三姊妹集》等多种版本,参考了近代诗文别集及各类报刊杂志数百种,详加笺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周汝昌曾称邓云乡的学问为“历史杂学”。邓云乡学问之富,至有“满腹学问,撑肠万卷”之评,亦为“上海红学四老”之一,曾任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红学顾问。其关于《红楼梦》的著作主要有四种——《红楼风俗谭》绝不只谈风俗,《红楼识小录》也绝不限于“识小”,内中涉及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既有微观历史,也有历史大背景。《红楼梦导读》则是教没读过的人怎么读,教读不出感觉的人怎样读得津津有味。《红楼梦忆》则是其追忆当年拍摄《红楼梦》电视剧的趣闻琐事。从胡适、吴宓、顾随到黄裳、唐德刚、夏志清,
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珍藏的
102位现代学人、作家的书札、诗笺墨迹,
首次彩色影印并释文出版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岁两度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执教于成都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职。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周先生不仅撰写了包括《红楼梦新证》《诗词赏会》等在内的大量学术论著与随笔、诗词,参与文学古籍的整理和编辑工作,还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数量极为丰富的师友翰札与书画墨迹。这批文献资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学术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有鉴于此,中华书局编辑部特约请周伦玲女士编选本书,将周先生师友翰札及诗笺、画作较有代表性者按原貌影印刊布,并附参考释文,俾可嘉惠学林,以为相关研究的参考。徐侨(1160—1237),字崇甫,号毅斋,谥文清,南宋著名政治家、理学家,义乌地方的先贤。本书系徐侨遗著及相关生平资料的整理著作。徐侨的著述和生平事迹,对于了解南宋理学的传承脉络及其学说,了解南宋末年的国家政治情势、官场状态等,颇具意义。据《中国古籍总目》,徐侨今存著作有三系统,实可视为二:其一《毅斋诗集别录》一卷,有后附朱元龙《家传》一卷(约一二五一)的明正德六年(一五一一)徐兴刻本,与不附《家传》的《宛委别藏》本,两个版本内容区别仅在有无《家传》;另一种为《徐文清公集》一卷,只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一刻,现存南京图书馆。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七年刻本为底本(现藏南京图书馆),以明正德刻本和宛委别藏本为参校本。附录一为有关徐侨的传记事迹,附录二为友朋书信唱和之作,附录三为他人所作序跋评论。5
《王又旦年谱》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
王又旦(1636—1686),清初陕西合阳籍诗人,字幼华,号黄湄,著有《黄湄诗选》、《黄湄奏议》(已佚)等。其诗歌创作,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高度评价,晚年在京师与王士禛有“二王”之称。王又旦在治行方面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任地方官时,致力于治理水患,兴办地方文教;居官给事时,直言敢谏,不避权贵。虽仕宦多年,然家境贫寒,其德行受到友朋的交口称赞。王又旦交游广泛,大凡当时文坛政坛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大多都有往来。
本谱以《黄湄诗选》及其他散佚作品为经,广搜同时代与之有交游唱和的作家作品,旁及地方志、碑刻等资料记载,对其一生行踪、交游情况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勾勒,对其现存作品进行具体入微地系时系地探究,以期对清初文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帮助。该书以《水浒传》版本为研究对象,包括16种简本《水浒传》、8种繁本《水浒传》。研究以版本系统为单位,以底本刊刻时间为轴,对诸版本逐一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是通过细致的文字校勘、精确的数据分析以及详尽的文本比对等方法,对诸种《水浒传》版本系统进行判别,梳理版本源流,归纳版本特征。该书特色有三:一、内容的创新,不少《水浒传》版本首次进行研究,尤其是诸多《水浒传》版本的翻刻本与翻印本;二、研究角度的创新,除正文版本源流梳理之外,该书还探讨了插图与批语的版本源流;三、研究方法的创新,该书在版本校勘法、材料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等之外,增加了理科的数据统计法,增强了版本问题讨论的客观性。《左传》是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前后二百五十四年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赵生群教授钻研《左传》多年,有《左传疑义新证》等多种相关著作行世。对《左传》注释,代不乏人,各有侧重,直截赅要是本书最大特点,在周详考辨的基础上,扼要地对文本做出解释与疏通,不做繁复引证,尤便初学。本书曾于2008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热烈欢迎;嗣后十馀年,赵生群教授继续深入研究,在原书基础上不断修订,结成《春秋左传详注》一稿,精校出版。 唐代书画家兼鉴赏家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是一部比较完备研究画史的论著。全书十卷,几乎涵盖了古代绘画艺术在当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叙源流、论技法、谈师承关系的渊源、书画收藏装裱的知识、记录各地寺观壁画、著录历代的珍图秘画等等,还有采用夹叙夹议的评论方式介绍各时期画家的经历、风格及其作品,既引用前人评论,又融合个人独到的见解。具有贯通古今的绘画通史性质,被后世学者称为“画史之有是书,犹之正史之有《史记》”。因其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版本众多而备受后代的重视。历代的研究者对其评价颇高,尤其宋代以后,与《历代名画记》相关的重要著录逐渐增多,到了近现代关注度更高。在今天的美术教学和研究中,《历代名画记》仍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本书收录李兴锐除日记以外目前所知的全部著作,分为奏折、公牍、电报、书信、杂著五部分,点校整理,审慎校勘。其中奏折近1000篇,均根据各地馆藏原件或影印件辑录;公牍部分收录禀稿、札件、批示、咨文等70余篇;电报120余篇,书信20余篇,杂著10余篇。并附录李兴锐行状、传记等生平资料。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接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接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11
邓云乡北京风土系列五种
邓云乡诞辰100周年纪念版
邓云乡是民俗大家,对北京风土至为熟悉,老北京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其关于北京风土的著作主要有五种——《燕京乡土记》全面展现北京乡土风俗;《北京四合院》通过解读四合院的标准、变化、花木、布局,全景式还原北京四合院的独特风韵;《文化古城旧事》追述北京1928—1937年文化生活史;《鲁迅与北京风土》以《鲁迅日记》为经,以风土景物为纬,通过探佚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细节还原鲁迅身后的民国北京;《宣南秉烛谭》从慈禧、光绪、袁世凯到胡适、周作人、齐白石,秉烛细谈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掌故。2016年6月《掌故》第一集问世,七年以来,在读者和作者的厚爱、扶持之下,《掌故》已经连续出至第十集。总共有近90位海内外作者在《掌故》刊发了近180篇文章,涉及的时限自晚清及于当代,而关涉的历史人物遍布艺苑、政界、文坛、学林等领域。《掌故》提供的阅读世界或可以称得上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其中的不少内容当亦有裨信史,可填补相关历史记载的空白。应读者之需,现在我们推出《掌故》一至十集套装典藏本,限量上市,收藏、阅读咸宜。套装本包括:《掌故》一至十集单行本(布面精装)+附册(总目录)+藏书票(签名钤印编号)+布顶函套(锺叔河先生题签,书名烫金)。防震纸箱包装。秦人原本是生活在“西垂”的弱小部落,经过数百年的曲折历程,逐渐在西部壮大、崛起,成为西方霸主,进而统一六国。秦人曾八次迁都,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首都秦邑到最后的国都咸阳,进行了获取空间、东向争霸、战略进取的艰苦努力。作者沿着秦人的迁徙轨迹,寻找留存在地面上的秦人线索,发现民间风俗和文化中残留的秦人踪迹,在对地理的寻访、考察、辨析中,发现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统一六国的偶然与必然。作者从目的与理想、价值目标、政策与原则、主体结构、判决依据、方法技艺六个方面入手,对自西周以来几千年中国法制史中的“家天下”“教化”“无讼”“慎刑”等至今都对中国司法实践影响深远的理念和制度进行了基于经、史、子、集等大量历史文献的文本分析。本书全面梳理了《群书治要》从成书到流布、亡佚,传至东瀛并在日本流传,又于清朝回传中土并流布海内,最后从中国再次走向世界的过程,整理了此过程中《群书治要》诸个版本及递嬗关系,重点对金泽文库本《群书治要》这一“最古的全本”进行了研究。16
《言官与晚清政治研究——以光绪朝为中心的考察》
本书通过研析言官思想的载体——奏折,力图揭示言官在历次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展现这一群体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影响与作用。以崭新的研究视角,对清末言官群体与朝政关系进行系统考查,就言官制度的发展变化、言官群体对朝政与社会变局的影响加以论述,同时又在传统士大夫与社会转型、晚清监察制度的运行与得失、晚清政派政争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总体看来,这一成果展现了社会变迁如何促动社会精英群体的发展变化,弥补了相关研究的虚位和不足。出版是思想和知识公之于众的重要媒介,上海则是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和中心。1949年以前,全国80%以上的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90%以上的近现代学术著作在上海出版,上海出版事业引领了近现代中国新知识传播与思想进步的潮流。2022年10月29日、3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主办了“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近50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出版与新知传播”“出版与文化交流”“出版与商业互动”“辞书与教科书出版”“出版与新文化”“出版与科技知识”“出版与政治活动”七个专题展开探讨。本书选编此次会议论文30余篇,研究涵盖书籍史、阅读史、印刷、翻译、版本和目录学等多元主题,体现了出版史研究的前沿动态。《赤松子章历》,凡六卷,主要记载了早期天师道的上章科仪,备列向上天祈福消灾上章时所必须注意的各种事项。全书可分“章”和“历”两部分:“章”包含章信、章辞、上章宜忌、书章方法以及六十七通可供直接抄写使用的章奏模板等;“历”指有关阴阳五行、天文历法、星占学等古老的民间择日方法。本书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参校以《道门定制》《要修科仪戒律钞》《登真隐诀》等摘引过《赤松子章历》的相关文献。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主要源泉。郭齐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儒学研究专家。本书是他多年来讲解和研究四书的结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四书的合适门径。本书从“今天我们为何要读四书”讲起,阐述四书的意义、四书形成的缘由、朱熹诠释的特点以及四书的学问性质。正文按照朱熹倡导的阅读步骤,依次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进行导读。结语部分讨论了四书与“四书学”的沿革及其现代意义。读此一书,便可对四书的内容体系有完整而有机的认知,从而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家底。本书为一部通贯的《孝经》学发展史,结合新近出土文献,采取经学与哲学结合的方法,梳理《孝经》学发展的义理脉络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内在关联,尝试在文献的掌握、思想史的分析、《孝经》学本身问题意识的寻绎等方面实现突破,深刻揭示《孝经》与儒家孝观念的真精神,澄清近代以来附加在《孝经》与孝观念乃至儒学、中国文化之上的一些误解;并通过对现代性忧患的分析,在古今之辨的视域中,彰显儒家孝思想蕴含的现实价值与意义。本书在10—14世纪中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辽夏金元等政权及其主要宗教思想,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通贯性研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文化进行了整体研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该时期各王朝的主体宗教思想与中原汉族之间文化认同的细节、路径与特点;从宗教学和历史学视角,系统考察了这一时期各主流宗教思想文化的具体内涵和理论特点,探讨了各种宗教形态、思想与辽夏金元社会的互动,及其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力图展现这一时期中国思想史、宗教史、民族史的全貌,揭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洗冤集录》原作者为南宋提刑官宋慈。全书内容自“条令”起,至“验状说”终,共五卷、五十三条,主要包括:宋朝关于检验的条令、验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法医现场学、尸体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区别、机械性窒息、机械性损伤、碎尸检验、交通损伤、狱中死亡、火烧死和汤泼死、中毒死、病死、针灸致死、尸体发掘、救死方以及法医妇产科学、法医昆虫学等。可以说,《洗冤集录》涉及了现代法医学的大部分领域,不仅记载了案例和检验方法,而且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相关检验原理和经验,是一部早期的、系统的法医学著作。这是《周祖谟文集》第六卷,收录周祖谟先生古籍整理作品《唐五代韵书集存》。本书由中华书局于1983年初版,选编了三十余种当时罕见的唐五代韵书残卷及相关的韵字摘抄和有关字母等韵的写本。同时,对每种材料的内容、性质都做了精彩的考释。这些对学界了解唐五代韵书的面貌、源流发展及韵字的音读训解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次我们以1983年版为底本,修缮图片,改进印制技术,同时补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藏韵书残叶三种(台湾学生书局1994年版收录),并制作了针对韵字字头的笔画索引,供读者查检。本书将东汉以前文献中出现的全部汉字提取出来,标注上古音,是郭锡良先生上古音研究成果集大成的反映。书稿分四部分:字表、谐声表、韵表、说明。字表部分按开合四等详列每部所有字,注以国际音标、中古音和现代汉语拼音,部分字有简单训释;谐声表给出声符和代表字,以及单字;韵表部分则穷尽性展示《诗经》《楚辞》的韵谱和合韵谱;说明部分则对一些学界有争议字的归属及一些例外字进行说解,并对各字在《诗经》《楚辞》中的出现频次予以说明。后附音序、笔画、部首三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励耘语言学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语言学类重要学术集刊。2005年创办,每年2辑。本集刊主要刊载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精品成果,稿件具有前沿性和学术价值,或属原创性理论,或为原始性资料,或者具有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刊已被遴选纳入CSSCI集刊收录名单。 本系列图书共五册,分别对应高中阶段的五册语文教材。目前已出版的《高中语文高质量作业》(选择性必修中册)和《高中语文高质量作业》(选择性必修下册),适用于高中二年级。本系列图书与对应教材的单元紧密贴合,用习题作业的形式,突破以“课文”为中心的编写模式,夯实课文基础理解,引导强化群文阅读学习,加强语文综合实践训练,助力同学们理解语文、学好语文、练好语文。冯友兰 著 赵复三 译
《中国哲学简史》原名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英文讲稿。该书在世界范围内都影响巨大,是迄今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书,是世界各地许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课程的教材。本次收入“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中国哲学简史》,采用赵复三先生的中文译本。978-7-101-16372-8
32.00元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撰写的一部历史通俗读物。吕先生秉持“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史学趣味,从汉末的宦官、黄巾讲到三国的战事、曹操等人的评定,纠正汉末三国的历史谬误,借助史事阐发事理,既说明读者关心的基本问题,也启发读者思索历史的奥义。
[清]蘅塘退士 编选 张忠纲 评注
978-7-101-16370-4
68.00元
《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号蘅塘退士)编选的一部唐诗选本,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全书共收诗三百一十三首,选诗较精,涵盖面广,所选多为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包括了唐诗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作。评注者张忠纲先生对《唐诗三百首》进行注解、评析,感情丰沛、精彩深刻,能帮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唐诗。[清]上彊村民 编选 刘乃昌 评注
978-7-101-13169-7
66.00元
1924年,著名词学家朱孝臧(号上彊村民)编选了《宋词三百首》,这是与《唐诗三百首》齐名的古典文学选本。书中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作约三百首,基本展现了宋词的面貌与其发展历程。本书注解以疏通词句、解释典实为主,评注精当,每位词家附小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宋词。
周振甫 译注
978-7-101-16322-3
76.00元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书前撰《引言》,对《诗经》作简要介绍。每卷前有解题,说明本卷体裁(风/雅/颂)的大体来源和写作特点。正文全文今译,重点字词出注,诗后附评析,概括本篇主旨。全书结构完整,体例清晰,简明易读,是适合一般读者的普及读物。
周振甫 著
978-7-101-16376-6
35.00元
这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对毛泽东诗词从艺术和思想方面进行赏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书店出版单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书分正编、副编和附录三部分。正编收录诗词39首,副编收录诗词24首,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附录有毛泽东同志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等同志的书信7封及后记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结合毛泽东同志生动而丰富的革命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阐释其诗词的内涵,真切品味蕴含其中的精神;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作者又对诗词常识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本书对于读者理解毛主席诗词大有裨益。沈从文 著
978-7-101-16307-0
46.00元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这是一部极具沈从文气质的小说,纯净富有诗意,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沈从文用他独特的“优美、健康、自然又不违背人性”的写作方式描绘了小镇茶峒一户住在溪水边的人家的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的平淡生活。
朱自清 著
978-7-101-16371-1
32.00元
朱自清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这本书写于1942年,八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中华书局十一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十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九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八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七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六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五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四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三月新书单
中华书局一二月新书单(下)
中华书局一二月新书单(上)